疫情之下,关注经济发展态势


导读: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是当今各个国家最为关注和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 激光加工设备是集多种高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工业部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加工能力、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激光产业与制造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疫情之下,关注制造业发展很有必要。


除了宅在家关注新闻外,大家也开始揣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制造行业而言,短期肯定受影响,未来还将逐步修正,因为一则目前危机还没有过去,还存在变数;二则目前各种经济口径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也只能借助若干参数作横向推导。


2019年我国GDP已接近100万亿,和2003年的13.7万亿比整整多了7倍,经济总量更大,所受到的冲击的绝对额度也会更大。相比2003年,首先是爆发规模明显更大人数更多,其次是动用资源也远大于2003时期,上一次并没有“封城”,也没有各省的“一级响应”“延长假期”,更没有今天的接近全国14亿人口的大隔离……

2370003.jpg


我们回看一下2003年第二季度的相关数据,GDP增速一度从11%多降到9%,而二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跌倒了仅为0.8%。以目前国内GDP增速6%进行预估,2020一季度中国第三产业有可能出现负增长,而一季度GDP增速可能5%都不到。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截至1月20日,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放缓。专家表示,调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尚未在调查中充分显现,后期走势需进一步观察。目前来看,疫情对短期经济运行带来冲击,但不会影响中长期运行态势,宏观政策需随着疫情发展提早调整。


世卫组织把武汉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卫生事件(PHEIC),这只靴子算是落地了,但余音未了。这几天来,众多自媒体与经济界人士在给这件事的影响做着解释,看一看标题就能明白他们的担忧:


“被界定为疫区国,或将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而言,冠状病毒可能比非典更为严重”

“我的公司只能再撑两个月”,“快救救疫情下的中小企业”


问题真的如此严重吗?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经济学专家这样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疫情最多影响2020年,下半年就可能开始走出困境。


世卫组织此前5次宣布这种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2019年非洲刚果(金)的埃博拉病毒、2016年的寨卡病毒、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2014年脊灰野病毒、2009年的美国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的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是第6个案例。与前5个相比,中国经济可能会从疫情恢复得更快。


精准施策,按照常识办事,按照规律办事,按照逻辑办事,疫情是可控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人大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


世卫组织的决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以往宣布的几次案例,会发现它这个决定是动态的、可以撤销的,3个月后会重新评估,所以只要我们疫情防护工作做得好,是完全有机会解除PHEIC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也认为经济运行情况可能很糟,结果比大家预想得要好得多,疫情很快就过去了。当然现在的形势与2003年有很大不同,当时刚刚走出通缩,经济在往过热的方向走,外部环境也比现在要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中国经济不会“一朝回到解放前”,因为实力已非2003年可比。只要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快恢复交通、物流、消费,灾难一定会过去的。这不是口号,是实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疫情持续的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越大。我算了一下,如果未来20天疫情能够控制住,短期对国民经济的伤害将不到0.4%,未来300天长期影响将摊销。


现在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和消费层面对疫情反应过度,就如同2003年时,有人一次囤了80年都吃不完的盐。


会不会出现规模性失业和倒闭?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失业和倒闭是正在发生的事,要尽快解决。这就好像,别人打了我一拳,脸有了一块淤青,不能让淤青伤害到视力,要尽快处理一下,重新上场参与战斗。


从宏观上来讲,失业和倒闭都不会成“潮”。现在我国经济每增长1%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30-150万个。大家这两天自隔离在家不出门,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给大家供应物资,快递类经济拉动了线上经济的成长,创造的就业岗位比制造经济还要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挑战在上半年,南方的工厂可能招不到工人,因为工人出不去。而北方有些地方可能开不了工,因为没有市场。民众抢购蔬菜水果米面,不急需的都不买了,其他消费会被推迟。这一波影响,小微企业首当其冲。


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政策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宽松政策和利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刺激有效需求,而是使供给得到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消费拉动经济,但我们一定要恢复消费。前提是交通正常化,第一步是恢复,第二步是正常,第三步是刺激消费。


有的工厂即便倒闭,也不一定意味着工人失业,可以当地就业,就地转岗,这也是一种拉动经济。注意恢复与国际的合作,国际需要中国商品,中国也需要国际市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在疫情中面临困难的企业,政府一定要帮助他们软性着陆,不能见死不救。比如超大型城市“封城”,有的企业租1000平米的店面,一个月租金30万元人民币作用,政府可以帮助这些企业与房东协调,企业少交一些,房东多让一些,分阶段渡过难关,不能出现房东把租户锅碗瓢盆一下扔到大街上的情况。


建立一个因疫情发生对实体经济造成倒逼和失业现象的政策再保险制度。给予确有困难的企业救助,为失业员工提供再就业培训,鼓励他们到中介类机构而不是大学中的官僚型机构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找到线上经济的方向。


来源:央广网、邓浩志地产经济、补壹刀